英國國會通過脫歐修正案,文翠珊再赴歐盟談判關鍵在「邊境保護」
歐盟理事會主席致電其他歐盟27國領袖,協調一致回應,並發出聲明強調不考慮重新談判,「邊境保障措施是脫歐協議的一部分,脫歐協議不容重新談判。」
「再次」捱過不信任案的文翠珊:英國或「無協議脫歐」
英國國會否決首相文翠珊與歐洲聯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後政局陷入混亂,由於德國與法國都願延長脫歐談判時間,消息人士透露,有可能將脫歐時間延後到明(2020)年的計畫。
利用差價合約(CFD)進入外匯市場前,投資人該如何做準備?
身處行動科技蓬勃的時代,金融交易也開始講求快狠準,因此一個良好的外匯交易平台將是投資人首要必須關注的。
英國人和台灣人很像,看到新餐廳就排隊,公投後就開始後悔?
一如2018選後的賴清德,被逼宮的文翠珊表示「時候到了就會走人」,但她仍能保位的原因並非領導穩固,英國現在進退兩難的局勢,已經成為不分黨內外政治明星都不想插手的爛攤子。
有批英國股票「好抵買」,該入手嗎?
英國脫歐對英國經濟帶來風險,但其股票市場主要被金融服務公司和跨國公司所支配,其生意業務並非總是與英國直接掛鉤,這可能使英國股票在脫歐期間的表現,比多數投資者的評等預期還要好。
文翠珊脫歐大臣「無法昧著良心」又閃電請辭 6個月內10閣員求去
脫離歐盟是英國40年來最重大的政策變化,藍韜文已是第2位因文翠珊脫歐計畫掛冠的脫歐大臣。6月以來因不滿文翠珊處理脫歐方式而求去的閣員已達10人。
學習英語有訣竅!左腦訓練先「唸」後理解字詞更有效
過去研究認為「中文學習靠右腦,英文學習靠左腦」,最新研究證實,不管是哪一種語言,大部份靠左腦運作,因此,先學會唸、再理解字詞背後的規則和邏輯,學起語言比較有效。
英國脫歐用19個月跨出第一步:協議獲內閣支持,但文翠珊或被國會逼宮
梅伊其實最初是反對脫歐的,她贏得首相職位後努力與歐盟談判:脫離歐盟同時,保持盡可能緊密的聯繫。但這對疑歐派和反脫歐派來說都不滿意。
英國脫歐不只衝擊愛爾蘭和歐洲,美國也難逃威脅
去年12月,歐盟與英國政府承諾無論談判結果如何,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都不會有硬邊界。他們必須遵守他們的承諾,因為如果他們食言,後果將不堪設想。
他想用花式搖搖「打卡」環遊世界,首站念念不忘可以隨時上山下海的臺灣花蓮
以往花蓮總給香港人一種偏遠和冷門的感覺—沒有高鐵能到達之餘,每逢假日時火車票更是特別搶手。不過,香港快運HK Express已於2016年12月開設來往香港及花蓮的航班,最近更全面擴展服務,每天皆有航班出發往返兩地,花蓮自遊行從此變得輕鬆許多。
想在新一年阻止英國脫歐,需要四件事
如果工黨決定要挑戰英國脫歐,公共觀點將迅速轉變,反對脫歐將開始被認為是民主政治的自然結果。工黨將開始從政府的談判失誤中受益。英國脫歐的「不可避免感」也將消失。
空間多2倍,人口只有香港的0.5%;90分鐘即可抵達的台灣樂土
花蓮縣面積4千6百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30,691人;香港有2千7百多平方公里,卻有7百多萬人。這樣的生活,我們只可以羨慕了。 現在Hong Kong Express有直飛到花蓮,只要90-95分鐘就到,仲快過去天水圍。
「真相是次要」——Post-truth成《牛津字典》年度詞彙
Alt-right、brexiteer、coulrophobia也比不上Post-truth,成為《牛津字典》年度詞彙。
歐盟向蘋果搶錢,證明英國脫歐(Brexit)是正確的決定
歐盟執委會「此一時、彼一時」、很可能違法的稅務規則,似乎證實了許多英國人的憂慮,認為歐盟作為一個權力機構正在漸漸失去控制。
好靚花蓮!只要90分鐘,就可來場遠離塵囂的輕旅行
輕旅行,一種輕裝、輕便、輕鬆的旅行方式。放下一切負擔,同時解放久居都市中,種種框架束縛的心情和精神,想走就走,想留就留,給自己一個好好放鬆的選擇。
One Nation, Together:文翠珊的人事布局,能否撫平公投所造成的分裂?
脫歐公投結果一出,短期內對英國、歐盟、全世界都是弊大於利,國際局勢再度置於不確定狀態,甚至連關係沒有很深的台灣都深受影響。不過,長遠來看,脫歐結果對英國是好是壞,將有賴政府努力予以塑造,此時唐寧街10號由梅伊入主,相信英國將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未來。
Google趨勢:Pokémon GO搜尋量超越色情影片
Google趨勢是理解議題熱門程度的重要工具。近日,Pokémon Go的搜尋量已超越具有指標作用的色情影片(Porn),除此之外,也有其他有趣數據。
臺北和墾丁去到膩了嗎?快來好山好水以及有豐富原住民文化的花蓮
花蓮除了擁有國家公園以及接近兩百公里的台11線海岸風景外,還有更值得被大家發掘和認識的原住民文化。
解讀英國政壇史上最混亂的一週:「鐵娘子2.0」正上演《紙牌屋》權力遊戲
英國有如美劇《紙牌屋》一般的政治大亂鬥正風起雲湧,我們都以為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但在這些權力消長的細節裡,總能發現政客關心的常更多是自己的事。
收入和階級分化傳統上會強化左翼政治勢力,為何全球右翼頭角崢嶸?
左右翼勢力最關鍵的差別在於社會越分裂右翼越壯大——右翼奉行「我們」和「他們」的邏輯——而左翼如果取得成功卻能通過彌合鴻溝的改革來消除社會分裂。
想短暫在法國生活和工作,其實不止「工作假期」
想短暫在法國生活和工作,其實不止「工作假期」,讓我們來打破這個誤解前,首先,我們先從「工作假期計劃」的申請說起。
「真相太寶貴,只能在謊言的護衛下登場」,所以我們該容忍領導人撒謊嗎?
在《當總統撒謊》(When Presidents Lie)一書中,歷史學家奧特曼(Eric Alterman)推論說,總統的謊言「難免演變為吞噬始作俑者的怪獸」。
又一次,英國全盤皆輸:為什麼「英國科學家社群意見近乎一致地」反對脫歐?
本次STS多重奏編輯群從長年關注科學、科技發展動態的《MIT Technology Review》網路期刊中一系列的脫歐相關討論中,挑選出一篇進行摘譯。除了呼應時事,也進而從經驗研究呼應上一篇張邦彥同學討論科學與政治的關係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