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退出萬國郵聯是「小氣」,但退出《中程導彈條約》是不得不為
舊條約單方面束縛美蘇,漏過了當時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軍事條約都沒有約束中國軍力發展。中國的中程導彈直接威脅了美國亞太盟國、美國亞洲軍事基地、以及亞太航母群的安全,嚴重影響美國的亞太利益。
不想被中俄超前 特朗普下令美國建第6軍種「太空部隊」
去年部分國會議員在國會推動法案,其中一項條款就是設立稱為「太空軍」的新軍種。但軍方本身持反對意見,稱不需要設立另一個軍種。
利用差價合約(CFD)進入外匯市場前,投資人該如何做準備?
身處行動科技蓬勃的時代,金融交易也開始講求快狠準,因此一個良好的外匯交易平台將是投資人首要必須關注的。
全球軍事支出倍增,但世界沒有變得更安全
對於各國的當政者、分析師、納稅人來說,在軍事擴張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瞭解所買到的是哪種「安全」;如果政府承諾會刪減軍事預算,大家是否會比較安全呢?
Elon Musk與其他AI專家呼籲:全面禁止機器人武器
這些機器人專家最擔心的是關於平民所面對的風險。他們在信中寫到:「這些機器人可能被當作用於恐怖意圖的武器、被當作暴君與恐怖份子施加於無辜百姓的武器、甚至是一種被駭入便會出現許多令人擔憂的行徑的武器。」
中國的「馬六甲焦慮」:為什麼全球經濟互賴不會帶來和平?
當然,中國所謂的「困境」,其實日本、台灣和韓國都有,因為這些國家的貿易也依賴馬六甲海峽,但他們的領導人並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樂見而不是擔心美國海軍控制那麼重要的航道。
學習英語有訣竅!左腦訓練先「唸」後理解字詞更有效
過去研究認為「中文學習靠右腦,英文學習靠左腦」,最新研究證實,不管是哪一種語言,大部份靠左腦運作,因此,先學會唸、再理解字詞背後的規則和邏輯,學起語言比較有效。
蔣介石對中國核武的恐懼,催生了兩岸「原子武器競賽」
隨著1964年中國核子武器試爆的成功,蔣介石希望美方能支持他對中國的核武設施進行破壞,或是支援他建立核子武力。然而美國在甘迺迪遇刺身亡後,繼任的總統都希望避免刺激中國,因此並不支持蔣介石的主張。這導致蔣介石的恐懼越來越深,最終決定要自己來研發核彈。
他想用花式搖搖「打卡」環遊世界,首站念念不忘可以隨時上山下海的臺灣花蓮
以往花蓮總給香港人一種偏遠和冷門的感覺—沒有高鐵能到達之餘,每逢假日時火車票更是特別搶手。不過,香港快運HK Express已於2016年12月開設來往香港及花蓮的航班,最近更全面擴展服務,每天皆有航班出發往返兩地,花蓮自遊行從此變得輕鬆許多。
美韓部署「薩德」可能啟動「新冷戰」?其實中國和俄羅斯應該表示歡迎
自1953年以來北韓一直沒有對南韓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對日本也就是打打嘴砲而已。這很可能反映了遭受美國報復的威脅是持續存在和可信的。無論川普說什麼——南韓和日本都不應該自立門戶而疏遠美國。
亞洲軍備競賽進一步升級,阻礙了讓十億亞洲人擺脫貧困的經濟轉型
眼下理應成為亞洲扮演全球領導角色的時刻。悲哀的是,該地區尖銳的地緣政治對峙橫亙其中,而這一對峙產生的原因乃是缺乏預防、遏制和解決領土糾紛的機構框架。
空間多2倍,人口只有香港的0.5%;90分鐘即可抵達的台灣樂土
花蓮縣面積4千6百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30,691人;香港有2千7百多平方公里,卻有7百多萬人。這樣的生活,我們只可以羨慕了。 現在Hong Kong Express有直飛到花蓮,只要90-95分鐘就到,仲快過去天水圍。
美戰爭小說《魔鬼艦隊》:美中爆發「下一場世界大戰」,亞太衝突點在台灣海峽和南海
太平洋如此廣大,將是數位時代首場強權爭奪戰的巨大畫布,衝突引爆點可能在台灣海峽,也可能在南海的人造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