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習近平急變調、突然珍惜香港的「真正原因」
習近平重新肯定香港地位,隨即惹來議論紛紛,令部分人士大惑不解,箇中有何意義?為何不過十天左右,美國、中國、香港「三角關係」出現劇變?作者就此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利用差價合約(CFD)進入外匯市場前,投資人該如何做準備?
身處行動科技蓬勃的時代,金融交易也開始講求快狠準,因此一個良好的外匯交易平台將是投資人首要必須關注的。
中國密謀讓香港接手「中國製造2025」、美國或「冰封」香港關係
從近來政府嚴肅處理港鐵工程問題,到香港成為全國創科重地,到底會否惹來美國新一波施壓?中國改變香港的定調對未來10年帶來怎樣的影響?適逢2018年將近尾聲,作者就此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習講話」受盡誤解:《紐時》搞不懂習近平為何說話沒重點、真相如何?
習近平就改革開放40年發表長篇講話,被《紐約時報》評為全篇沒有重點(所有事均列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作者嘗試交代前後脈絡,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學習英語有訣竅!左腦訓練先「唸」後理解字詞更有效
過去研究認為「中文學習靠右腦,英文學習靠左腦」,最新研究證實,不管是哪一種語言,大部份靠左腦運作,因此,先學會唸、再理解字詞背後的規則和邏輯,學起語言比較有效。
特朗普「變色龍」談判術:設陷阱引中國入局、別錯判美國選舉
主流媒體錯誤解讀了「美國中期選舉」,特朗普並不會因此對華政策變得「更強硬」,為什麼?作為認為這是對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談判手段欠缺理所致,並就此以不同角加以剖析。
北京吹牛拿下台灣輕而易舉,但解放軍知道實情並非如此
最近2份研究援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內部統計數據、攻台計畫、也參考了美國五角大廈以及台灣國防部的戰爭模擬研究。根據他們的看法,台海衝突的樣貌,與中共叫賣的版本有極大的不同。
他想用花式搖搖「打卡」環遊世界,首站念念不忘可以隨時上山下海的臺灣花蓮
以往花蓮總給香港人一種偏遠和冷門的感覺—沒有高鐵能到達之餘,每逢假日時火車票更是特別搶手。不過,香港快運HK Express已於2016年12月開設來往香港及花蓮的航班,最近更全面擴展服務,每天皆有航班出發往返兩地,花蓮自遊行從此變得輕鬆許多。
【華為暗戰】全面剖析孟晚舟事件發展、張首晟死因有可疑嗎?
孟晚舟被捕過後,惹來相當多揣測和謠言,到底真正的事態發展應該如何理解?另外,張首晟的死有可疑之處嗎?作者就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空間多2倍,人口只有香港的0.5%;90分鐘即可抵達的台灣樂土
花蓮縣面積4千6百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30,691人;香港有2千7百多平方公里,卻有7百多萬人。這樣的生活,我們只可以羨慕了。 現在Hong Kong Express有直飛到花蓮,只要90-95分鐘就到,仲快過去天水圍。
習近平最大考驗:美國要令中國在南海受盡屈辱
如果以為南海只會局限、僵持在「軍事演練」,便忽略了美國多年來早已制訂好的「蟒蛇戰略」,南海將會成為「新冷戰」令局勢不斷升溫的導火線。作者就此以不同角度,加以分享。
好靚花蓮!只要90分鐘,就可來場遠離塵囂的輕旅行
輕旅行,一種輕裝、輕便、輕鬆的旅行方式。放下一切負擔,同時解放久居都市中,種種框架束縛的心情和精神,想走就走,想留就留,給自己一個好好放鬆的選擇。
特習會的盲點:特朗普為什麼接受習近平「乞和」?
在眾多解讀「特習會」的分析之中,仍存在一些重大盲點,只強調晚宴對中國換取時間的重要性,卻遺漏了美國白宮內部,也極需要一次正式會面,才平息重大分歧。就此,作者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臺北和墾丁去到膩了嗎?快來好山好水以及有豐富原住民文化的花蓮
花蓮除了擁有國家公園以及接近兩百公里的台11線海岸風景外,還有更值得被大家發掘和認識的原住民文化。
【這才是新冷戰】為何中國變成了美國的首要敵人?
全球局勢迎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彭斯(Mike Pence)的新冷戰宣言使中美關係瀕臨徹底破裂,作者認為緊張局勢的背後,是一場「科技帝國主義」爭霸戰,就此,本文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揭中國底牌:對準加拿大的原因、特朗普啟動「反諜戰」
近日局勢看似急劇轉變,中國回應孟晚舟事件看似態度強硬,然而,事態並不如許多人所說不斷惡化,而中美談判依然平穩過渡緩衝期,為何會這樣?就此,作者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
想短暫在法國生活和工作,其實不止「工作假期」
想短暫在法國生活和工作,其實不止「工作假期」,讓我們來打破這個誤解前,首先,我們先從「工作假期計劃」的申請說起。
習近平新手段:利用特朗普性格弱點、緩和中美局勢
隨著「特習會」在G20峰會碰頭,中美最新形勢受全球密切注視,最新發展甚至有望雙方「暫時停戰」,而作者認為習近平明顯已弄清對手,改變戰略。本文據此接續前數篇,以不同角度加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