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客你是要買還是不買?」,作決定時有點忙的大腦
雖然只有短短的10年,神經科學家的衝刺讓人們對大腦如何做選擇已有一個基本的勾勒和了解。但如此快速的發展其實有很大一部分需歸功於經濟學和心理學深厚豐富的發展。
利用差價合約(CFD)進入外匯市場前,投資人該如何做準備?
身處行動科技蓬勃的時代,金融交易也開始講求快狠準,因此一個良好的外匯交易平台將是投資人首要必須關注的。
《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涅槃」究竟是什麼?
涅槃的概念在佛教思想中佔有獨特的地位,不僅因為這代表了佛教道路顛峰,也不僅因為這代表了最美好的想像之地,而是因為它跨越了佛教的兩個面向。
就算把渦蟲的頭部切除,再生後牠們仍會記得周遭的環境
渦蟲(planarian)是神經科學家的寵兒。現在科學家又在牠們身上發現了一個新花招:這些無脊椎動物會把記憶儲存在腦部以外的地方,失去頭部又長出新的頭之後,還能恢復記憶。
《大腦的悖論》:語言與大腦——誤解的由來
「創新與例行」這假說,造就了許多極深遠的分支,而且它們也讓人們對於左右大腦半球的角色,完全脫離以往的認知。與過去賦予兩個腦半球固定角色的說法不同,「創新與例行」 假說,預測了左右大腦半球互動的狀況是會不斷改變的。
學習英語有訣竅!左腦訓練先「唸」後理解字詞更有效
過去研究認為「中文學習靠右腦,英文學習靠左腦」,最新研究證實,不管是哪一種語言,大部份靠左腦運作,因此,先學會唸、再理解字詞背後的規則和邏輯,學起語言比較有效。
人類喜歡用故事講歷史,但神經科學指出有問題
當著名的歷史學家試圖了解希特拉為什麼向美國宣戰(當希特拉不必這麼做)時,他們就把思維理論套入實際面:是怎樣的信念及欲望讓他做出如此愚蠢的行為?麻煩的是思維理論對於心智大腦的實際運作方式是完全錯誤的。
他想用花式搖搖「打卡」環遊世界,首站念念不忘可以隨時上山下海的臺灣花蓮
以往花蓮總給香港人一種偏遠和冷門的感覺—沒有高鐵能到達之餘,每逢假日時火車票更是特別搶手。不過,香港快運HK Express已於2016年12月開設來往香港及花蓮的航班,最近更全面擴展服務,每天皆有航班出發往返兩地,花蓮自遊行從此變得輕鬆許多。
貓狗也有抑鬱症?
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人要執行什麼行為,情感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這種能力同樣存在於其他脊椎動物身上——鳥類、蛙類及魚類,牠們鐵定會憂鬱——這個看法絕對禁得起討論。
空間多2倍,人口只有香港的0.5%;90分鐘即可抵達的台灣樂土
花蓮縣面積4千6百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30,691人;香港有2千7百多平方公里,卻有7百多萬人。這樣的生活,我們只可以羨慕了。 現在Hong Kong Express有直飛到花蓮,只要90-95分鐘就到,仲快過去天水圍。
神經科學研究的重點,就是對於「人之所以為人」這個終極問題的追求
迄今百餘年來,神經系統歷經顯微解剖、電生理、神經化學、神經藥理、分子生物,以及計算機科學等許多學門的聯合進擊,已不再如是神祕。
【圖說】如果傳心師跟一隻老鼠、蝙蝠、蟑螂「傳心」可以怎樣設想?
事不宜遲,就讓我們先「假設」動物擁有傳心師所聲稱的「心靈」(暫且接納寬鬆的定義),多年來他們宣稱傳心的對象遠不止貓狗,連蟑螂肚痛也能以傳心「溝通」得知,意味他們傳心範圍已超越了一般哺乳類動物,觸及昆蟲世界。好了,又假設一位傳心師打算跟一隻老鼠、蝙蝠和蟑螂「溝通」,你心中第一時間會想像甚麼情境呢?
好靚花蓮!只要90分鐘,就可來場遠離塵囂的輕旅行
輕旅行,一種輕裝、輕便、輕鬆的旅行方式。放下一切負擔,同時解放久居都市中,種種框架束縛的心情和精神,想走就走,想留就留,給自己一個好好放鬆的選擇。
催產素、迷走神經、友善等看似沒關聯的東西,和「拖延」有什麼關係?
當我們經常調整對恐懼情境的情緒反應時,就可以避免以前經歷的極度恐慌。當我們可以管理自己的感受時,就能自由決定因應方式。最後,當你能容忍內心各種感受時,就能坦然面對你拖延的任務,進而採取行動。
12 : 01 ── 二十四小時就是金錢:你把時間賣給了誰?
我們都知道「時間就是金錢」,但時間究竟是「誰」的?金錢又是「誰」的?這可能是一天當中的工作時間被切分與僵化以及勞動時間被等同於商品的產出後,這個隱喻所指向的,更為我們所忽略的問題。
臺北和墾丁去到膩了嗎?快來好山好水以及有豐富原住民文化的花蓮
花蓮除了擁有國家公園以及接近兩百公里的台11線海岸風景外,還有更值得被大家發掘和認識的原住民文化。
06:01──時間感的科學與哲學
即使在本質上,時間有可能被物理學家認為是不存在的,但談到時間,我們又大多會同意人們其實可以主觀地感覺到現在、未來和過去,那這個關於時間的幻象究竟從何而來?
為什麼「一心多用」沒好處?想想外科醫生
神經科學講得很明白:我們是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的人。一項研究發現只有2.5%的人能夠有效地一心多用。而當我們剩下的人試圖要同時做兩件複雜的事時,只是一種錯覺。
想短暫在法國生活和工作,其實不止「工作假期」
想短暫在法國生活和工作,其實不止「工作假期」,讓我們來打破這個誤解前,首先,我們先從「工作假期計劃」的申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