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nificant、Nonsignificant 有何不同?談負面字首的細微差異
常見具有負面意義的字首,如im-、non-、un-、in-等,雖然這些字首往往可以彼此代換,但是不同字首之間仍有微細的差別。比如說字首in-,因為是源自於拉丁文,所以大多都是搭配同樣源於拉丁文的單字。
一改再改沒有盡頭:如何終結輪迴般的論文修改?
我的許多自我懷疑的問題應該都與您們的差不多:這是不是有趣的?我說的是不是正確的?其他人是不是有寫過更好的版本?我是否會在無意間冒犯到誰?會不會在沒必要的情況下將問題複雜化了?是否自我矛盾?因此,接下來希望談的是回答這些早期問題的過程,這樣的回答讓我能對自己的寫作做出初步的貢獻。
學術界也盛行「請君入甕」?小心毀了您的名聲
雖然有其中6篇假論文因為嚴重缺陷而被拒絕,但這些欺騙者仍收到來自他們所投期刊的4封邀請函,邀請他們參與其他論文的同儕評審。這些期刊的辯護者稱這些偽造是惡意詐欺,而支持此欺騙行為的人則認為這樣的設局行動揭露了這些人文期刊早就存在的問題。
博士生「向上管理」:請記住,指導教授不是你的主管
指導教授實際上不算是主管,而是指導員:您才是主導自己博士生涯的人。指導教授應要負責啟蒙您的學識涵養,協助您在研究成功,而非視你為員工,或是旗下雇用的勞工。
為何「時間太多」也能成為學術研究的絆腳石?
您應該認為:時間太多,總比時間不夠來的好。如果完全沒有時間寫作,無論多厲害的策略或計畫都解決不了問題。雖然有些人認為時間永遠不嫌少,但時間太多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有可能成為學術生產力的絆腳石。
在報考博士之前先問自己:沒人告訴你該怎麼做,你仍有辦法獨立作業嗎?
如果你一直是在業界或政府單位工作,或許你已經習慣有個老闆告訴你該做什麼,也一直都有其他職員協助。但讀博士時沒有老闆,也沒人可以幫助你。幸運的話,你的指導教授會指導、帶領你經歷這個過程,但也僅止如此。
應該發表負面研究結果嗎?這會否影響我的科研生涯?
有人認為,發表負面研究結果只會浪費資源,毀掉自己的學術生涯。也有人說,不發表負面研究結果是不道德的行為,進而助長再現性危機(reproducibility crisis)。新手科學家碰到這種情況,究竟該如何是好?
學術期刊的價格高漲,對學術界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一般而言,期刊收費高昂的原因在於他們佔盡優勢。若您想複製或修改某份研究進行的實驗,必須先花錢訂閱該期刊。不過,該份研究通常不會出現在別家期刊上,加上科學研究員與學生往往勢必要取得該份研究,因此這份需求形成了一種壟斷效應。
我該不該讀博士?取得博士學位有哪些優缺點?
若選擇念博士班,純粹是因為不喜歡「面對現實」,還不想找工作或是不排斥當學生,只是目前還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工作,那你絕對會非常討厭讀博士學位的過程,也不太可能取得學位。
給博士後的武功秘笈:最佳的論文發表策略?老闆和我意見相左該如何處理?
老闆與您在論文發表策略上意見相左、老是強迫您發表大型論文?是否該將目標放在「以共同作者身分發表多篇論文」上呢?種種博士後可能遇到的難題,一次讓您看盡有效的解決辦法。
Impact factor的潛規則:想在科學界闖出名號,一定要在《Nature》《Science》發過論文嗎?
對研究光有熱誠恐怕不夠,想在科學領域發光發熱,難道一定要有發表論文在高影響指數期刊的經驗嗎?